水清苑名為“苑”,實則是座庵堂。因江先生只是在此處清修,算不上出家,故而改了這個名字。里頭小院玲瓏,遍植梅、桃,還有個小巧的池塘。
杜明心只帶了春草和夏葉兩個搬過來,剛在房內(nèi)安置妥當(dāng),她就帶著人捧著禮物去拜見江先生。
眼前的女子十分清瘦,膚光柔和,看不出年齡幾許,只是微笑時眼尾浮現(xiàn)的絲絲皺紋顯現(xiàn)出她已并不年輕了。
“……先生大義,明心感懷不已。因不知先生偏好,我只揣度著挑了幾樣禮物。微薄之物不成敬意,還請先生不要怪罪?!?br/>
“杜姑娘請起,”江先生輕聲道,“聽說往年并不在開封城中???”
杜明心照著江先生的樣子,跪坐在鋪在地板上的軟墊上,微笑道:“因我母親早年去世,我父親傷感不已……我便自請去了家中在嵩山腳下的莊子上,離少林寺近些,方便為母親祈福祝禱。”
江先生笑著看了她一眼,用一塊絲麻墊著手,取下紅泥小爐上剛剛燒開的鑄鐵茶壺,斟了杯茶遞給杜明心,然后笑道:“這樣的話卻是不必在我面前說了,的處境,我很清楚?!?br/>
杜明心低頭呡了口茶,心中苦笑。在外人面前,她與杜家是一體的。父親的臉面、杜家的名聲,都與她息息相關(guān),她又豈能隨隨便便說長道短?
“叫先生見笑了?!倍琶餍那敢獾匦Φ?,“只是不知先生為何知道我的家事?”
江先生放下茶盅,笑道:“跟著嵩陽書院的冉,哦,他如今叫什么烏有先生,跟著他讀過幾年書吧?”
見她提了烏有先生,杜明心這才完放下心來。
烏有先生本名冉宗敏,是大周聞名天下的博學(xué)鴻儒。他因不滿大周末帝倒行逆施而辭官,在嵩陽書院隱姓埋名。
前世陳元泰七道圣旨請他出山,均被拒絕。這位新帝不但沒有雷霆震怒,反倒賜下一座忠義牌坊,立在嵩陽書院山門前,成就一段帝仁臣忠的佳話。當(dāng)然這個忠,是烏有先生對前朝的忠,而非是對陳元泰的燕朝。
杜明心前世長在深閨之中,與父親情分很淡,府中又是劉姨娘掌管家事,故而對外界之事一無所知。之所以了解晉王和烏有先生這兩個人,還是因為此二人皆出身嵩山,離開封城近罷了。
今生如前世一般,杜明心并沒有什么憑借和依仗。她只能循著前世的記憶,去接觸少林寺的僧眾,去嵩陽書院拜師。時至今日,努力總算有了回報。
“來我這兒想要學(xué)些什么?”江先生笑問道,“先說好,女紅針黹我可是毫不在行?!?br/>
杜明心抿唇笑道:“我這幾年在莊子上,花兒倒是繡了不少,正想著學(xué)些旁的呢?!?br/>
她心中卻在思索,江先生舉手投足間十分沉穩(wěn)大氣,吃穿用度看著古樸,卻隱隱透著貴重。身邊伺候的人也一個個行止有度,家中的劉姨娘跟這些人比起來,倒像是鄉(xiāng)下地主家的燒火丫頭了。
江先生既然與烏有先生相識,只怕也是個有大來歷的。心念及此,杜明心小心翼翼地問道:“若一個人篤定自己來日必有大難,她該如何做?”
江先生心中詫異,看來眼前的這個姑娘,并非只是不受父親待見的嫡女這樣簡單。
因怕將杜明心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氣嚇跑,江先生只淡淡地笑道:“若有本事的,自然該找出因果,迎頭痛擊。若此人自顧不暇,那便該收斂鋒芒,躲避災(zāi)禍。再弱些的,就該投靠他人羽翼之下,以圖來日。”
杜明心點點頭,伸手給江先生續(xù)了茶。她一直是個聰明通透的,方才江先生說的這些,她也早已想過。只是前世那一碗毒藥來得太過出其不意,她實在沒有什么頭緒。
“害人之心,無外乎起于利與情?!苯壬粗H坏男∧?,不由笑著安撫道,“現(xiàn)在想不明白,或許是知道得不夠多,又許是太年輕,還不會猜度人心?!?br/>
“我這里時時有人去府衙抄朝廷的邸報,可以隨時去書房看。身邊的人也不要一味地拘在屋里,多派出去與人聊聊。要多聽、多看,不要傻乎乎地做了睜眼瞎,這才容易著了別人的道?!?br/>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